中国政府网 山西省政府 忻州市政府

当前位置:首页> 政府信息公开 > 政府文件 > 市政府文件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忻州市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动计划的通知

 时间:2019-03-25      来源: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五台山风景名胜区管委会,市直各有关单位;

  《忻州市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动计划》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组织实施。

  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9年3月25日

  (此件公开发布)

   忻州市创建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行动计划 

  杂粮是我市最具资源优势的一大特色农业产业,年种植面积与总产均居全省之首,是中国粮食协会命名的“中国杂粮之都”。2018年初,按照农业农村部《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规划纲要》和《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认定标准》,市政府专门制定了《忻州市创建中国(杂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实施方案》,着手启动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2019年1月,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被国家农业农村部等九部委认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为扎实推进忻州杂粮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根据部省有关要求,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目标

  (一)总体思路:以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创建中国杂粮特优区全产业链融合发展示范市为目标,全面实施杂粮提档升级“2468”战略工程,即巩固“种植面积与总产保持全省第一”两个基础,攻克“有产品缺精品、有品牌缺名牌、有基地缺市场、有产业缺园区”四个不足,主抓“规模基地、集成科技、龙头企业、生产标准、名优品牌、园区及市场建设”六个环节,推进“区域特色化、基地规模化、栽培标准化、加工精品化、产品品牌化、营销电商化、市场园区化、产业链条化”八化进程,努力把忻州打造成为全国一流的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促进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特色产业振兴、农民脱贫增收。

  (二)发展目标:到2020年底,全市杂粮产业实现“六个明显提升”,达到“六个全国一流”。

  “六个明显提升”:一是基地区域化、规模化发展水平明显提升,种植面积稳定在330万亩以上,打造十大特色杂粮之乡及产业带区;二是种植技术集成化、标准化水平明显提升,单产水平至少提高10%以上、总产稳定在6亿公斤以上;三是绿色有机发展水平明显提升,认证杂粮产品300个以上、基地面积60%以上;四是组织化、产业化经营水平明显提升,发展杂粮专业合作社500个以上、加工企业100个以上,其中重点培育做强十大龙头企业;五是品牌化运营水平明显提升,打造忻州杂粮十大名牌产品和一个全市区域公用品牌,健全生产标准体系及管理运营体系;六是一二三产融合发展水平明显提升,以市建设“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暨“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各县相应规划建设一个以集聚杂粮加工、仓储、流通企业为主的现代特色农业产业园。

  “六个全国一流”:将“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暨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打造成全国一流的杂粮科技创新中心、杂粮产品展示中心、杂粮交易中心、杂粮质检中心、杂粮康养体验中心、杂粮新品种新技术展示中心,使其成为国家级杂粮交易大市场、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及全省特色农谷园。

  二、建设内容与重点工程

  (一)巩固十大主产片区,打造十大杂粮之乡。全市建设杂粮产业十大片区(带区):一是红芸豆主产片区,以岢岚为主,辐射神池、五寨、代县等县;二是藜麦主产片区,以静乐为主,带动繁峙、五台等县;三是甜糯玉米主产片区,以东部忻定盆地和西部五寨川地为主;四是杂交谷子主产片区,以西部偏关、神池、五寨等县为主;五是传统谷子主产片区,以东部忻定原等边坡丘陵区为主;六是糜黍主产片区,以东部代县、繁峙和西部河曲、偏关等县为主;七是马铃薯主产片区,以西部管涔山周边县为主;八是燕麦主产片区,以宁武、神池、静乐等县为主;九是黄豆黑豆主产片区,以保德、神池等县为主;十是豌豆蚕豆主产片区,以宁武、静乐等县为主。各县(市、区)要按此总体布局,推进各自发展,创立原产地、创建主产区、打造大基地,使各类杂粮都有相应的规模化主产区,切实解决长期以来“杂粮种类多、基地散而小”的问题,提升全市特色杂粮产品的知名度与市场竞争力。

  打造忻州十大杂粮之乡区域品牌。已获认定的岢岚 “中华红芸豆之乡”、静乐“中国藜麦之乡”、神池“中国亚麻油籽之乡”、五寨“中国甜糯玉米之乡”,要抓好巩固、提升、管理、运营;其它县(市、区)要根据各自优势及发展基础确立各自发展的“一县一业”,着手申报“小米之乡、糜米之乡、黄米之乡、燕麦之乡、黑豆之乡、豌豆蚕豆之乡、马铃薯之乡、红薯之乡”等品牌认定,也可申报“生态原产地保护标志产品”认定。

  2019年,争取有3个杂粮产品获得国字号认定与授牌,两年内打造打响忻州十大杂粮区域公用品牌,丰富与提升“中国杂粮之都”内涵。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办、市杂粮产业协会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推广十大有机旱作技术,创建百个杂粮高产示范区。各级各部门要认真落实市政府下发的《忻州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发展有机旱作现代农业的实施意见》(忻政办发〔2017〕185号),组织实施好有机旱作农业“八大工程”,大力推广杂交谷子、脱毒种薯、地膜覆盖、有机培肥、测土施肥、节水旱作、机械作业、绿色防控、间作套种、合理轮作等10项有机旱作综合集成技术,制定与推广各类杂粮的有机绿色无公害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使杂粮科技覆盖率达到90%以上,杂粮单产水平提高10%以上。

  组织实施好省支持我市的四个相关项目:一是54万亩的渗水地膜覆盖穴种谷子杂粮示范推广项目;二是8个县的8个万亩杂粮示范基地创建项目;三是5个县的5个千亩杂粮有机旱作示范片区项目;四是静乐省级藜麦产业园创建项目。

  2019年,全市至少创建100个千亩以上杂粮规模高产示范区及示范村,每个县(市、区)10个以上,作为优种加优法、农艺加农机、地膜加旱作等综合集成技术示范样板,为推动全市杂粮高产优质高效起到典型带动作用。其中每个县(市、区)至少创建一个集有机旱作技术集成、“三新”技术展示、“三品”杂粮认证的高标准示范区。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科技局、市水利局、市农机中心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促进十龙百企提档升级,带动五百个合作社发展。培育十大龙头,巩固百小企业,构建忻州杂粮加工业体系;积极促进以大带小、紧密合作,组建集团、形成联盟,或产加销链结等方式,带动与促进小微企业发展壮大;指导支持龙头企业自主创新,与科研院所合作,加强绿色精品化、功能食品化、方便食品化的研发生产及精深加工,开发杂粮精品、富硒产品、保健食品等品牌产品;指导帮助龙头企业制定生产规程、产品标准、申报专利,办理出口注册备案手续,进行有关国际性质量体系认证,提升企业发展水平;指导推进“龙头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经营模式,协调建立紧密链接机制,为基地提供产前、产中、产后服务,有力促进产加销一条龙、贸工农一体化发展。

  抓好杂粮“一村一品一主体”发展,在培育杂粮专业村的同时,大力培育“三统一链”杂粮专业合作社,即能够统一组织农户规模种植、统一提供技术物资服务、统一产品收购销售,与龙头加工企业有紧密链接关系。

  2019年,每个县(市、区)至少培育1个销售收入1000万元以上、5个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的杂粮加工企业;至少培育“三统一链”杂粮专业合作社30-50个,确保全市达到500个以上,显著提升我市杂粮基地化组织化生产经营水平。

  责任单位: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扶贫办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打造十大忻州杂粮名品,打响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积极指导与帮助杂粮加工企业和种植合作社申报绿色有机产品和地理标志农产品认证,并相应建立标准化规范化生产基地。要指导帮助杂粮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社等积极申报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地理标志农产品、中国好粮油、农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农业标准化示范区等的评审认定。以忻州市杂粮产业协会统一策划运作、设计注册“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并统一组织制定生产标准体系及管理运营体系,对达到标准的杂粮加工企业及合作社在产品包装上统一印制“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标识,统一对外宣传营销,全力打响忻州杂粮区域公用品牌。

  2019年,每个县(市、区)杂粮认证产品至少达到30个以上,确保全市达到400个以上;每个县(市、区)争取至少新获得1个杂粮名牌产品或著名商标等,巩固发展好已获认定的品牌产品;年底评选推出忻州杂粮10大名牌产品。

  责任单位:市市场监管局、市商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市杂粮产业协会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创建杂粮产业融合园区,打造中国杂粮交易市场。全力推进“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暨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建设。建设内容包括:杂粮市场交易中心、杂粮科技研发创新中心、杂粮产品文化展示中心、杂粮产品质量检验中心、杂粮新品种新技术示范中心、杂粮康养体验中心等,努力将其建成一个集杂粮科技研发创新、产品文化展示、产品质量检测、品牌宣传运营、市场展洽交易、电商平台营销、康养美食体验、农旅观光购物为一体的全国一流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各县(市、区)要以“一县一业一园区”为抓手,规划建设一个以杂粮加工、仓储、流通为主的集聚企业入驻的现代农业产业园,作为“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暨中国杂粮产地交易市场的附属园区,形成密切关联、产销联动的一二三产融合发展体系。

  2019年,杂粮科技研发创新中心,完成专家团队组建,全面启动运行;杂粮市场交易中心,年底前完成主体工程;杂粮产品检测检验中心、杂粮康养体验中心等,年内完成立项、招商等前期工作。

  责任单位:忻州市“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核心园区建设领导组以及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住建局、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忻府区人民政府、忻州经济开发区管委会,省农科院玉米研究所、忻州资产经营集团有限公司、忻州粮忻谷都杂粮交易有限公司等,其它各县(市)人民政府

  三、推进举措及扶持政策

  (一)加强组织领导。市、县两级成立由政府主要领导任组长,农业农村、发改、财政、商务、科技、市场监管、扶贫等部门为成员的中国杂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领导组,领导组办公室设在农业农村局。要建立联席会议制度,加强相互沟通协调,齐抓共管、协同推进。各县(市、区)要抓紧制定具体实施方案及推进举措,落实各项任务目标。

  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商务局、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扶贫办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二)加大政策扶持。市、县两级财政都要安排一定的引导性、奖补性资金,专门扶持杂粮产业发展的重点环节与薄弱环节。市政府将专门对杂粮企业及合作社在科技创新、三品认证、品牌打造、电商营销等环节给予奖补:对年内获得技术创新成果及产品发明专利的、或取得出口注册备案手续及资质的给予奖补5万元;对年内获得省级以上著名商标(名牌产品、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好粮油等)的给予奖补5万元;对年内新获得绿色有机食品认证的奖补2万元;对自创电商微商直销平台上、年销售忻州杂粮产品50万元以上的,按销售额2%予以奖补,10万元封顶;对“中国杂粮之都”产业融合园区各中心(各分区)建设,采取“一中心一政策”予以配套支持。各县(市、区)都要围绕“建基地、兴科技、育龙头、树品牌、促流通”等关键环节,制定相关的扶持政策及实施办法。

  责任单位: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科技局、市商务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粮食和物资储备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三)抓好多元投资。帮助杂粮加工企业及合作社搞好招商引资、招才引智,吸引外来投资与合作;积极引导鼓励民间资本、私企老板转型投资杂粮精深加工及品牌营销;帮助企业及合作社编制有关项目,积极申报与争取国家和省的有关项目投资;协调金融信贷予以支持。

  责任单位:市金融办、市商务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科技局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四)完善联结机制。产业扶贫项目要与创建中国杂粮特优区相结合,积极探索龙头企业及新型经营服务主体联农带农、与政策扶持挂钩的激励机制,鼓励和支持各类杂粮加工营销龙头企业及合作社牵头创建集产加供销为一体、与广大农户有紧密利益联结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经营权等入股龙头企业和农民合作社,把千家万户的小生产与千变万化的大市场有效对接起来,让农户共享产业发展收益。

  责任单位:市扶贫办、市农业农村局、市供销社、市杂粮产业协会等,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五)严格绩效考核。市政府把创建中国杂粮特色农产品优势区作为推进全市农业调产与产业扶贫的重点工程,年终对各县(市、区)任务目标完成情况进行责任考核,严格奖惩兑现。对评选出的忻州杂粮十佳品牌产品、十佳杂粮龙头企业、十佳杂粮专业合作社、十佳杂粮工作先进集体等予以表彰。

  责任单位:市考核办、市农业农村局

  
  

关闭本页